长江千古唱英雄,血染魔窟志未穷。一片丹心关不住,年年开遍映山红。为了迎接新中国的到来,被关押在渣滓洞集中营里的革命志士与敌特展开了殊死斗争,铁窗锁住他们的人,却锁不住他们与敌斗争的心。
2021年8月8号,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红色寻迹跟党走”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前往渣滓洞集中营和白公馆进行参观学习。重走党的发展之路,寻迹百年历程,向革命先辈学习红岩精神,筑牢信仰之基,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与实践能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渣滓洞集中营,位于重庆市歌乐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沟,位置较隐蔽。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
团队成员拾级而上,一路是无数革命先烈的墓碑,无数革命先烈被关押在此处,长期忍受着敌人的严刑拷打。他们的意志就像钢铁一样,大义凛然、不屈不挠、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是谓三不朽。先烈长眠歌乐山,其捐身徇义之丰功懿德,不独歌乐山因之名重天下,又因天下因之仰敬歌乐山,则渝州亦因之誉闻天下。
图一:渣滓洞集中营
图二:红岩魂广场
图三:罗世文烈士与车耀先烈士
团队成员走进渣滓洞,映入眼帘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院落的周围布满了碉堡、暗哨和铁丝网。渣滓洞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监狱配备了一个连的特务看守,制高点上设有机枪阵地和岗亭。大门是整个监狱的唯一通道,平时封闭,只开一个小门供进出。
图四:渣滓洞内部
图五:先烈遗作
图六:办公场景
图七:革命先烈生平
关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罗世文等,最多时达三百余人,此地还曾居住过“小萝卜头”和他们一家人。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15人脱险。有文艺作品《烈火中永生》《红岩》《江姐》等以此为原型。
图八:实物和文史展品
展厅中用大量的实物展品和文史资料展示了被关押烈士的革命思想与精神。无论处于什么困境中,始终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忠于党和人民,坚韧不屈。红岩上红梅开,万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图九:团队成员参观图
一天的参观使得团队成员真切地感受到前辈先烈们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艰苦卓绝的凛然斗志和百折不挠的浩然正气,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团队成员更是体会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山有时倾,泽有时竭,先烈碧血,丹心不灭,正如日星河岳,丰碑深刻,圣德垂不朽。青年们也应该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岩精神。
(撰稿人:“红色寻迹跟党走”社会实践团队 审稿人:许路遥)